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品牌成长史 >

Brand Story 003: Seesaw

2020-05-11 14:17品牌成长史 人已围观

简介明治二十一年(公元1888年),华人郑永庆在日本东京开出了第一家咖啡馆:「可否茶馆」。...

“对商业的进步永葆好奇心”

5350characters/18pics, reading time ±10mins

Copywriter: Terry

 

 

明治二十一年(公元1888年),华人郑永庆在日本东京开出了第一家咖啡馆:「可否茶馆」
 
可否」因为这两个字和「咖啡」在日文中的发音比较接近。而由于日本以前从来没有过咖啡馆,所以这家店仍然自称「茶馆」。
 
说起来,郑永庆也算得上是「出身名门」——他的父亲名叫郑永宁,郑永宁的亲兄长,便是当年「驱逐红毛、收复台湾」郑成功。

 

 

郑永庆先生开出日本第一家咖啡馆的百年之后,全球咖啡行业进入到「第三波咖啡浪潮」时代(The Third Wave,「Specialty coffee」,也被翻译为作“精品咖啡浪潮”,前两波分别是咖啡全球化和工业化)。

 

2012年4月,在中国大陆的上海,诞生了一个全新的精品咖啡品牌,名叫Seesaw,创始人被业界亲切地称呼为「宗叔」。

 

Seesaw咖啡创始人宗心旷 | 图据网路

 

网上关于宗叔的专访链接很多,但若是在百度图片搜索查找“Seesaw咖啡创始人”,一张照片都找不到。

 

“在网络世界里保持极度低调”,这与%ARABICA的创始人山口淳一的路数非常相似,似乎颇有点英雄所见略同的意思。

 

本期Brand Story的主角,便是之前承诺的,Seesaw咖啡。

「孤独」的中国咖啡

 

中国咖啡,这四个字放在一起,违和感很强——它几乎是一个不存在的词。

 

然而,近10年来,当全球各国的咖啡市场消费增长率持续徘徊在2%的同期,中国则达到了每年20%左右的增速。

 

最新数据也显示,2019年中国内地咖啡消费市场规模约为300多亿元,并有机构预测,3-5年后,这个数据将会突破千亿大关。

 

即使如此,中国人均年度消费咖啡的杯数,也仅为6.2杯,同比中国台湾是200杯,韩国377杯,日本394杯。

 

 

显然,当东亚国家已经锻造出了本地文化深度融合的咖啡产业链的时候,中国的咖啡却始终被归属于「舶来品」的序列,既缺乏自产区源头至零售终端的全产业链经济形态,又难觅根植于国民基层认知体系和消费取向的人文基础。

 

一边是「舶来品」的无根之尬,另一边,是这个国家需求浩瀚、品质粗糙的咖啡消费市场——冲突之下,便是商机。

 

「孤独」的中国咖啡,正在第三波咖啡浪潮中,被越来越多的中国咖啡爱好者,前仆后继地进行着本土化的演进。

 

Seesaw咖啡上海芮欧百货店 | 图据网络

 

稍微留心一下就会发现,全球咖啡行业进入The Third Wave精品咖啡时代,这与中国进入「消费升级」时代的时间,多有重合。
 
从消费者需求端来看,Seesaw的「入市时机」与「出生地」都比较巧妙地迎合了时代市场的需求,与其同期的Manner如今也成长为国内精品咖啡外带品牌的佼佼者。
 
不过,从Seesaw谨慎的拓展脚步来看,受目前国内的精品咖啡市场的消费者成长速度、地域消费特征、咖啡饮品的市场认知及消费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Specialty coffee」应该尚处于一个较为早期的市场酝酿阶段。

 

截至2020年4月底,Seesaw在上海市已开出19家门店

 

在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精品咖啡行业里,第一个打破「精品咖啡店开不过三店」魔咒的本土咖啡品牌,就是Seesaw。

 

不过,引起我更浓郁兴趣的,是在国境之南建立起自己的咖啡种植基地的本土精品咖啡品牌,也是「先行者」Seesaw。

 

Seesaw在云南的合作庄园

Seesaw在云南

 

虽然不如ARABICA那么「网红」,但Seesaw绝对是我在魔都每次必达的咖啡门店——这里没有星巴克那么商务喧嚣,也没有%那么多网红拍照打卡,而是真切地传递出宗叔“希望每个人都生活得自在点”的纯粹愿景。

 

但是能把纯粹的创业情怀与成功的商业模式衔接得恰到好处的,在精品咖啡这个领域,的确不多见。

 
△开在上生新所的Seesaw概念店,像一条时光隧道
 
扒开网络上所有对品牌可视化部分的溢美之词,深究起来,我觉得似乎Seesaw只做了一件与同行不一样的事情:「原产地羁绊」
 
在Seesaw的理解中,「Specialty coffee」被翻译成“精品咖啡”并不太精准,它的内核精神更在于“特别”——
 
就像不同的气候土壤造就不同的产地风味,不同的烘焙师、咖啡师用自己的理解展现不同的咖啡香醇,而不同的门店空间也不是单一的复制。
 
△北京大悦城店,由栈道步入中心吧台区 ©️Nota Architects
 

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创始理念,这个最早进入中国云南咖啡原产地的本土品牌,逐渐成为了业内外关注的焦点。

 

Seesaw的「云南计划」,是通过工艺(处理法)改善和品种培育,来提升云南咖啡的最终价值,在获取好咖啡供应市场终端所需的同时,帮助这个中国自己的咖啡产地发光发亮。

 

去年3月,由YCE*举办的云南生豆赛上,共计有8个区域、100多个云南咖啡庄园参与比赛,基本覆盖了整个云南咖啡产区。

 

*YCE:

云南咖啡交易中心的缩写,是云南省政府支持的一个民办机构,负责云南咖啡精品化与市场化工作。

 

比赛决出的36强豆中,50%是由Seesaw的合作庄园产出,另外50%使用的处理法,则均来自Seesaw在云南传播的基础处理法或其改进方法。

 

最终获得冠军的,是保山产区的佐园。

 

佐园自2012年起便成为Seesaw的合作伙伴,也是Seesaw长颈鹿豆中云南的供应庄园,常年占据Seesaw云南豆采购量的TOP1。

 

当然,冠军豆所使用的处理法,也是由Seesaw最初为云南设计的「双重发酵系列」*

 

*双重发酵系列:

专门针对云南当地实际情况和环境设计的一种低成本、高效果的咖啡豆处理方法,「日晒云南」就从属这个系列。

 

这些结果,大抵上可以让各位理解,Seesaw在过去的6年多时间里,就咖啡豆的处理方式层面,为云南咖啡产区所做出的贡献,以及为什么Seesaw真的很好喝。

 
从这个着眼点,我开始深入了解Seesaw在云南的行事逻辑。
 

 
1. 行为逻辑。
 
深入了解Seesaw云南计划的行为逻辑之后,我发现Seesaw与其他咖啡品牌的云南计划有本质不同:
 
其他品牌通常的做法是,采购一支咖啡豆,然后通过各种事件、围绕公益心和道德感进行一系列推广,为其品牌赢得消费者心智占位,从而获得市场份额。
 
Seesaw的做法是,根据多年来的直采经验,制定一套high quality的标准,以及一种全新的定价方式,来帮助云南的咖啡种植者们生产出真正世界标准的咖啡豆,同时脱离期货价格*,获得更好的收益。
 

*期货价格:

期货就是是针对某一标的物(比如咖啡豆、棉花、石油)的全球供需关系的一个价格体现,只是加上了时间的因素。

 

这也就是说,交货实际发生在未来某个时间节点的,交货时间节点的供需关系会决定那个交货时间节点的期货价格,当下交易的其实是一份契约,也因此存在可以投机和投资的空间。

 

对于全球来说,最大的咖啡产国是巴西和哥伦比亚。当这两个国家咖啡都丰产时,全球的供需关系就会供大于需,导致价格整体下降,比如2019年的期货价格是近5年来的最低点,仅有高点时的1/2不到。

 
2. 自定标准。
 
Seesaw所制定的咖啡豆标准,包含了从采摘到处理(筛选/储存/运输)的全过程,由Seesaw团队独创并编写。
 
任何从事商业咖啡或者刚刚涉足精品咖啡生产的农户、庄园,都可以通过学习这套标准和一定年限经验积累,来成为优秀的精品咖啡豆生产商。
 
这些标准中,有非常简单的部分,比如,鲜果采摘必须是100%全红果(保证甜度),生豆筛选必须达到1%以下的瑕疵率(保证干净度)的内容。
 
当然也有相对复杂的。
 
比如,某些特殊的处理法,必须严苛的控制鲜果发酵时间在48小时,发酵环境在15-20°之间,进行日晒干燥时必须保证2小时翻动一次的操作规范,还有诸如如何拼装一个合格的咖啡晒床、如何正确的搭建一个晒棚等等。
 

 
当然,这些复杂且具象化的标准细则,都不是拍脑门的主观臆测或未经实践检验的架空理论,而都是源自Seesaw多年来在行业中不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
 

其中一部分,源自Seesaw每年在进行产地直采时,与世界各地的一流咖啡庄园主交流所得。

 

包括最早种植并使瑰夏咖啡闻名世界巴拿马翡翠庄园、百年历史的精品庄园——巴西蒙特庄园、目前全球独一的处理种植阿拉比卡母种的庄园——哥伦比亚完美庄园,最早采用蜜处理法的庄园之一的哥斯达黎加拉斯拉哈斯庄园等等。

 

 

另一部分,源自Seesaw根据云南的风土特色,反复试验总结后的经验。

 

还有一部分,源自Seesaw与世界各国的同类型团队不间断地专业知识交流。比如业界所熟知的Project origin*,以及类似日本咖啡团队SHANDONG*,还有一些生豆公司,比如危地马拉的ergos*等等。

 

*Project Origin:

WBC世界冠军创办的生豆公司,致力于在全世界寻找和制作优质的咖啡生豆,二氧化碳浸渍法(一种特殊的处理方法)的发明者。

*SHANDONG

发掘亚洲小产国咖啡魅力的团队,base在东帝汶,缅甸等国家。

*ergos

专注经营优质的危地马拉咖啡,老板是个狂热的咖啡迷,每年游走在危地马拉的各个咖啡种植地

 

3. 接地气的务实主义。

 

每年10月,Seesaw都会在云南产地发行新一年度的《庄园处理手册》,并依据这个手册,选定云南8大产区中的部分产区咖农进行培训,到现在为止,已经进行了6年。

 

6年间,直接接受Seesaw培训的庄园约有近50家,间接获取到手册、或通过二次学习习得的农庄数量在200家左右,实际的数量可能更多。

 

6年间,哪怕不计算因为地区差异而产生的变化,已被测试成功的处理法,已经超过了40种

 

每年,最终能在Seesaw门店出品的云南咖啡豆,都是在各个庄园实验测试的后提交的样品中挑选而出的。

 

 

以2018年为例,是迄今为止样品测试数量最大的一年,合作庄园实际总共生产了近200个批次,而最终入选的仅有不足10只。

 

「务实地精耕细作」,大概能够很形象地描绘Seesaw在云南的模样了。

 

正因如此,当地部分政府机构,包括云南保山热作所(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云南咖啡交易中心等,开始直接使用Seesaw的资料作为参考,甚至邀请Seesaw一同进行研究和培训(2017年及2018年)。

 

这些不为人知的云南故事,或许才是Seesaw逐渐打破「小而美」魔咒、将精品咖啡推入「大而美」时代的真实「底气」。

Seesaw的「野心」

 

宗叔在任何场合,都没有发表过跟「野心」有关的言论,但他创办的Seesaw,正在用实际的行动,表达着对于咖啡产业的「另类野心」。

 

其中之一,就是要让中国云南的咖农「致富」——在云南,Seesaw采取了颠覆传统的定价模式:承诺购买与溢价采购

 

大多数在产地的商业公司在进行咖啡豆的采购时所支付的价格,都还是基于一个指数进行上下浮动的,这个指数就是前文我们提到的期货。

 

这意味着,云南产地咖啡豆的价格与云南本身毫无关系。不管它品质是否好、产量是否大、风味怎么样,对它的价格都不构成影响,因为期货是一个全球性的指数,即使偶尔这些商业公司会出高价采购少量的好豆子。

 

 

在这样的前提下,是很难有庄园愿意投入成本、扛住风险,去生产成本更高、但不一定有更高收益的高品质咖啡豆,更遑论Seesaw标准下最高标准的精品咖啡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Seesaw采用了一种“成本投入+溢价”的定价模式:

 

经过筛选,被选为合作伙伴的庄园,Seesaw会直接介入他们生产成本的核算,从鲜果的收购价格开始计算,到处理过程中的出豆率、机损率、人工费用、水电费用、设备采购制造的摊销费用等等,全部明确厘清,然后得出一个他们生产的总成本,再在这个成本上加上合理的溢价(15%-30%)作为最终的采购价格。

 

 

在这种模式下,最终生产出来的咖啡豆,只要符合100%全红果采摘、采用符合Seesaw标准的处理工艺、生豆瑕疵率低于1%这三个必要条件,则将被Seesaw全部收购。

 

作为外行人,我对于三个必要条件的达成难度或许缺乏客观判断的能力,但就其定价模式逻辑而言,个人认为是站在咖农及庄园的角度、以充分尊重劳动成果为前提的「君子协议」。

 

 

这样的诚意,让云南的咖农们有了足够的信心和胆量,开始进行精品咖啡的处理尝试和生产。

 

“与我们合作的最拔尖的多个云南咖啡庄园,如今早已不再是只生产一点点精品咖啡豆的小庄园,而是成为每年为精品咖啡行业提供20、50、甚至近百只咖啡豆的顶尖咖啡豆的精品庄园。”

 

 

Seesaw的朋友告诉我,“他们也因为此获得了更好的收入:同样一公斤的咖啡生豆,Seesaw采购的顶尖品质批次,是商业品质豆子3-4倍的价格,是一般品质的1-2倍的价格。

 

 

再直观一点,普洱的林润庄园在2017年为商业市场供应了约1000吨商业咖啡豆,为Seesaw只供应了10吨精品咖啡豆。但就是这10吨精品咖啡豆,给他们带来了40%的家庭年收入。

 
 
让咖农成长致富的「另类野心」,让Seesaw在以采购量论英雄的原产地,赢得了品质与口碑的一席之地。
 
另一边,Seesaw的咖啡学院——「咖啡梦工厂」,则在原产地的下游环节,搭建了一个良性的专业知识技能交流环境。
 
Seesaw的「咖啡梦工厂」是针对所有对咖啡感兴趣的爱好者和从业人员集对内咖啡师培训、对外咖啡课程开设、线上咖啡知识文化宣传、线下咖啡体验活动为一体的内部部门。
 
对内目前共培养过400名左右的咖啡师,对外正式课程共培训过1000多人(不包含体验活动的参与者)。
 

 

单从Seesaw在云南这几年的工作逻辑和行事风格来看,就已经足以了解宗叔这个人和他所创立的Seesaw,与同类品牌有何不同了。

 

截至2020年4月30日,在不以规模论成败的精品咖啡领域,已经在华东及华北的多个城市和地区开出25家门店的SeeSaw咖啡。

 

从建设自己的云南咖啡基地,到开设咖啡师培训学院,我看到的SeeSaw,更像是一个正在将咖啡这一舶来品努力本土化的「演进者」。

 

真正的「匠人精神,正在这个中国咖啡品牌身上,开始有了「大而美」的模样,Seesaw自己,也因其越来越完善的产业链条,有机会在世界第三波咖啡浪潮中,成长为真正的中国精品咖啡

 

 

最后,我们来做个小调查:

 

 
 
- THE END -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为CRR原创版权,部分资料信息由品牌方提供。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仅用于行业学术交流用途,如有权益疑问请与我们联系删除。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内容需读者自行甄别接受,与本公众号的主体企业无关。
 
 

独到视角 | 犀利表达 | 客观评述

 

商业地产志(Commercial Real Estate & Retail Research,缩写CRR)是以商业地产及实体零售为细分关注领域的垂直自媒体。3年多来,CRR以独到的行业视角及客观的行业态度,对商业地产及实体零售行业的重大新闻、热点动态、行业大事件进行不聒噪的记录与分析,发布第三方视角专业观点,反映行业真实的发展动态迄今为止,CRR已经在北京、上海、成都、杭州、西安、重庆建立了城市合作站,更多城市合作伙伴亦在招募中,详情请致电邮terry@magicgell.com

 

 

 

Tags: Brand Story  Seesaw 

本栏推荐

标签云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202篇文章
  • 标签管理标签云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