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市调建议 >
CRR百图斩 | 真实的成都印象城(含开业品牌明细)
2021-07-13 20:47市调建议 人已围观
简介我不敢想象这座商场面临过、面临着、以及还将要面临怎样的困难。 6月底成都开的三个新场,之前已经讲了两个: * 成都第8座天街开业,亮点都藏在「生活」里 * 真实的王府井Discov...

我不敢想象这座商场面临过、面临着、以及还将要面临怎样的困难。
6月底成都开的三个新场,之前已经讲了两个:
最后一个,是我们前期关注度最高、写得最多、区位优势最强的成都印象城。
但是,到底要不要写这个项目,我们犹豫了很久。
因为,如果按照原计划写一篇合作文,多少会有误导读者的嫌疑;而在我们主动放弃合作之后,若是客观撰文,又会让原本已经非常不容易的商管团队面临更大的苛责。
两种情况,我都不愿意看到。
收购物业的「先天不足」,「强制开业」的不得已为之,市政打围的阶段性影响,反复延后开业的市场信心缺失,以及太多无法一一讲清道明的客观困境,让这座「成都首个印象城」肩负起太多不应有的期待,几乎是以「逆天改命」的「悲壮」放手一搏。
这篇推送,我们将尽力还原成都印象城开业档期的真实面貌,但请各位读者务必谨记,在上述多种困境的前提下,大概率不太可能有任何一个商管团队,能比成都印象城目前的团队做得更好。
因此,我们不看笑话,不讲谎话,在尊重客观事实和主观努力的前提下,推送这篇关于成都首座印象城的客观贴,传递真实,记录真相。









内部三个「彩色盒子」,红色是衔接扶梯的过渡区;黄色是特意设置的休息区;绿色就是纯粹的墙面设计。原万科华茂广场被印力拿下后,改成了这个样子,还是蛮不错了。
从整体视觉效果和空间点缀功能来看,站在中庭能一览无余的三个彩色盒子算是一大亮点。这与上海七宝万科广场有类似

此前大家看到的关于成都印象城的稿件,大概一片向好。事实上,的确没有那么好。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认为,Timing是一个死穴。
已经延迟开业两次的成都印象城,今年如果再不开,大概就再也不用开了。因此,临危受命的这个商管团队上下,几乎是「拿命在搏开业」。
这个毫无办法解决的timing问题,最终导致各种客观存在的劣势,成为开业过程中的「拦路虎群」。因此,各位很有必要先对项目的「客观困境」做一个overall的了解。
2. 交通环境正处于尴尬期。
受限于地铁修建的大面积占道打围,项目周围现阶段的交通环境,不管是对于开车前往的人,还是乘坐公共交通达到的人,体验都不太好。
我是自西向东从二环路开车抵达,需要行至红绿灯路口再前行约100米后调头,并进入右侧很窄小的非机动车道才能进入停车场,既考验驾驶技术,亦存在相当的安全隐患









以上画面包括本土插画师、设计师和Chengdu Goose品牌主理人Ashley的《成大鹅漫游记》;波普艺术家发现者ART的《这世界的另一扇门》;跨媒体艺术家、南门书法创始人、立体的墨创始人朱敬一的《我只是在PLAY》。
还有位于6层、需要收费进入观展的《人间烟火艺术展》,所占面积都非常之大
我认为,两者都是合理的逻辑,但确实也有无奈的成分:项目的招商门槛具体是什么?底线又是什么?就开业节点而言,主动「留白」的部分是否太多?后期哪些才是长期「留白」的空间?




或许这些问题现在还没有办法解答,归因到底,又回到了最初的死穴:timing,时间点。
如果不是之前两度官宣开业未开,导致市场信心不足、租户信任缺失,也不至于逼得成都印象城上半年必须开业,也就更不至于导致开业时期的开铺率严重不饱和、需要Marketing部门全力顶上了。
所以,但每一个开得不好的项目,一定都有环环相扣的历史原因可以追溯,如果简单粗暴地把责任归咎于开业团队,我只能说,你大概是真的不懂商业地产行业。






几何书店是我个人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整个店铺由图书、文创产品、国潮产品、咖啡饮品等多元内容构成了一个复合空间。
虽然这样的处理也是现下很多书店主力店的常规打法,但总的来说,几何书店的风格设计和空间安排都还不错,除了阅读区、社交休闲区,还为有商务需求的客群配有私密会客厅。
年轻人比较喜欢的电竞以次主力店的身份出现,而且成都印象城这次引入的据说是行业第一的绿树电竞。
并且,在项目1L有外部电梯可直达这家店,如此一来,绿树电竞就可以不受商场正常营业时间影响,实现24小时营业





在B1层,成都印象城特意打造了「食潮157」特色餐饮街区
「食潮」二字是想将时下表热门的国潮元素与美食相结合,官方说法是「以传统为骨,以潮流为皮,打造的一条室内美食主题街区」;「157」则是成都印象城的门牌号,在这里通过空间改造变成了一个美食暗号。

前面PO出的商户表格可以直观看到,食潮157里面汇集了21家品牌,几乎都是各类小吃、饮品和本土美食,亲测了几家,既有口味很接地气的本土餐饮,也有类似「鱼你在一起」、「徐锦记」、「大米先生」等国内广泛开店的连锁品牌,丰富度蛮不错,人气也不差。



5. 「IN·光里」户外街区。
近200米长的建设北路一侧沿街,也是成都印象城重点改造的区域,即被成都印象城命名为「IN·光里」的社交长廊




成都印象城利用灯光、绿植与合适的休憩区,再配合轻餐、饮品等业态,在沿街的外部空间打造具有生活感的社交场景。
此外,成都印象城在天花板、地板、卫生间等一些细节之处,也花了心思做改建。
6. 印唰厂第一次落地。
印力旗下的新兴厂牌——BLUE印唰厂,也在项目1楼显眼的位置开设了自己的限时门店,目前看来至少会开到今年10月份。

坦白讲,就个人而言,对于已经写过很多次的成都印象城,说没有一点主观感情那是骗人的。也可能爱之深、责之切吧,所以总会让人觉得我多少有一点「挑剔」。
第四,为了让项目更具昭示性,成都印象城进行外立面改造时,特意在展面更长的一侧,设置了一个巨大的屏幕,上面写着「HELLO成都」几个大字

当然,昭示性是一方面,「HELLO成都」本身也带有明显的态度表达——
是作为成都的首个印象城,向城市和消费者的一种问候与亲近,希望在第一时间拉近项目、城市和人三者之间的心理距离。
第五,成都印象城引入了今年才新进入成都市场的Tims咖啡。目前Tims在成都只有5家门店,并且此前进入的场子不乏万象城、IFS这种城市重点项目。

第六,儿童业态有两家「首店」——小马快跑国际早教的成都首店和卡通尼乐园的城东首店。


- THE END -
更多优质内容请关注CRR的「自媒体朋友圈」



Tags:
转载:感谢您对我们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CRR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