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的4月30号,我在武汉。
那天正好是武汉K11的I馆开业,所以我特地花了大半天时间,去走访了这个项目。武汉K11已经全面开业一个月了,热度似乎已经过去,但还是有想聊一聊这个项目的欲望。
写这篇稿子之前,我百度了一下,发现关于这个项目的基础信息、品牌情况都有不少的报道,本文便不再重点介绍这部分内容。
所以,这篇文章,我尝试用四句话,简单总结个人对武汉K11的一点相对感性的认知,若各位有不同看法,那再正常不过。
上世纪90年代,新世界成为进入武汉的首批港资企业代表。截止目前,新世界大概已成为投资武汉最多的港资企业。
而这次到访武汉K11,第一个记忆点就来自它外部的街区——11th Avenue。
现阶段已经开出的K11项目中,这是唯一一个带有「街区」的K11。
从解放大道一侧进入武汉K11,除了大幅展面的I馆之外,也很容易看到11th Avenue的街区入口。
从街区走进去之后,左手边是II馆、右后方则是I馆。
整个街区实则并不长,在不进店的前提下,正常步行3分钟左右就可以逛完。
但某种程度上,这个「短小」的街区,无疑成为了武汉K11的一个点睛之笔。
物理空间上,它可以成为两馆的区分线,能让消费者对武汉K11两个馆的位置和内容有比较快速且清晰的记忆。
而且,地面有街区,空中有连廊,两馆之间可以便捷地衔接互通,整个项目也并不会有被割裂的感觉。
功能层面上,在两个盒子之间留出开敞的外部街区空间,一来可缓解游逛动线上的疲惫感,二来也能补充盒子之外更丰富的消费场景。
所以,街区的品牌以提供社交休憩的网红茶饮、轻餐饮为主,像星巴克、喜茶、茶颜悦色、%Arabica等,都落位在沿街的铺面。
我去的时候,街区正在举办一场名为「MARKET 11春日市集」的活动,从导览信息来看,有超过50个品牌都参与其中。
客观地说,市集的加入丰富了街区有限的空间,也让整个街区的烟火气更浓郁了一些。
在去年的双十二,武汉K11率先开出了II馆,成为2020年疫情后武汉核心商圈首个开业的重要商业体。
据行业自媒体独角MALL报道,武汉K11II馆开业两日,销售额突破1800万元,客流量也超过了13万人次。
整个II馆的空间配色很鲜艳、很大胆,主中庭以鲜亮的黄色为主基调,首先在视觉上就给人年轻时尚、活力满满的感觉
也有部分场景带有一种赛博朋克的未来感,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掏出手机疯狂拍照
II馆的1层汇集了多个美妆品牌,包括香奈儿、兰蔻、阿玛尼、雅诗兰黛等等,另外还有部分轻奢时尚品牌。
楼层往上,依次安排了潮流运动、亲子创意、娱乐科技和个性美食等内容。
从整体的空间设计和业态安排,以及品牌的类别、组合与级次来看,II馆应该是区域内将时尚、潮流做得最到位的一个场子。
一个题外话,在II馆我还特别注意到,2、3、4楼分别针对不同的业态和客群偏好,设置了豪华洗手间、儿童洗手间和大型洗手间。
△儿童洗手间
以4楼的大型洗手间为例,除了如厕硬件之外,每个隔间都设有单独的盥洗池、梳妆镜和婴幼儿座椅
我相信,在服务层面的诸多细节设计,也是很多人对K11一类的港资商场好感倍增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句话是一个问句,还是以个人的观感出发,来尝试回答这个问题。
在走访武汉K11当天,我也顺路看了与它临近的武商旗下老牌商场,以及开业不久的武汉恒隆广场。
虽然都在同一区域且彼此之间相距不远,但从交通便捷程度和可达性来看,还是有一些些小差距。
本土大拿武商,坐拥两条地铁线——1号线利济北路站,通过天桥衔接可直接进入项目;2号线中山公园更是与项目在地下无缝接驳。
△武汉国际广场
与武商一街之隔的恒隆广场,虽然没有地铁连通,但是从1号线利济北路站出站即可到达项目,也比较便捷。
而武汉K11则略显尴尬,附近虽有多个地铁站,但都与项目有一定的距离。
逛完K11想要再去恒隆和武商,可能会有种开车太近、走路略远的尴尬,以至于在共享客流这件事上多多少少会有一些阻滞。
向内,与II馆相比,I馆的整体品牌级次更高,在业态内容层面有比较明显的相互补充作用。
与武商比较全的奢侈品牌相比,武汉K11选择避其锋芒但不丢格调,在I馆引入多家国际潮奢品牌,部分还以全新形象店、精品店的形式呈现。
代表品牌包括G GIVENCHY、MCM、Ermenegildo Zegna、MOSCHINO、STONE ISLAND、STUART WEITZMAN、TORY BURCH、BREITLING等。
中国内地首店——K11所独有的K11|ANTONIA;
华中首店——Alexander McQUEEN、GENTLE MONSTER、STELLA McCARTNEY、Palm Angels、ZADIG&VOLTAIRE 、WHATEVER、MissLace、ONESWEAR、Ubras、ENSES Amuseum等;
武汉首店——I.T、O bag、ogonblick、GOLDEN GOOSE、辛卡乐、嘻游记等。
在区域内,武汉K11有自己相对独特的定位,官网上的表述是:
「以艺术、零售、游乐园三者融合的功能定位,通过业态组合,糅合独具匠心的服务内容,为武汉打造一个集生活升级、文化交流和亲子陪伴为一体的多维商业空间。」
基于此,武汉K11所引入的品牌,不仅能够很好地服务于项目定位,而且与武商和恒隆的重合度也并不高。
在武汉恒隆广场开业之初,有行业媒体统计,其披露的品牌信息与武汉国际广场已有品牌的重复数量高达十余个,且都集中在国际一线大牌上。
△武商广场
不过,就我4月底的实地走访情况来看,武汉恒隆广场的开铺率并不高,包括1楼在内的很多店铺皆尚处于围挡阶段。
鉴于武商在武汉多年累积的运营实力与市场经验,而且其正在进行及时的调整以应对竞争,再加之奢侈品有自己成熟的开店逻辑,因此,在这场近身肉搏的品牌争夺战中,恒隆似乎并无太大优势可言。
△武汉恒隆广场
反观武汉K11,倒有一点「差异求存」和「置身事外」的感觉,也因此或会有更多的自我发挥空间。
总的来说,武汉K11在区域内有一定的竞争空间,并且能够在人文、艺术等层面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有助于提升整个商圈的商业品相和消费体验。
对于这句话,大概去过K11的人都会表示赞同。所以,最后还是要简单聊聊武汉K11关于「艺术」的部分。
K11的全称是「K11购物艺术中心」。发现了吗?主语不是购物中心,而是艺术中心。单从案名,其实已经足以看出K11对于「艺术」这一元素的重视程度。
所以,几乎每一座K11开业,艺术,都会成为被重点讨论的话题。
而这一次,武汉K11带来的空间艺术主题是:音乐盒。
4月30日开业当天,走进新亮相的I馆,正门的入口空间,就在第一时间用墙面设计和吊顶装置,带出音乐盒元素、营造艺术氛围
进入中庭空间之后,仿佛置身一个巨大的音乐盒之中,从1楼贯穿至顶楼的一家管风琴造型设计,很容易吸引大家的关注。
开业当天,武汉K11还在I馆安排了现场的音乐演出,内容和空间高度契合,将整个场子的艺术氛围推向了高潮。
除此之外,在两个馆的不同楼层区域,照例「藏」着来自不同艺术家设计的不同主题的艺术装置。
I馆的4L还有一个专门的艺术空间——CHI K11 ART SPACE。不过,4.30当天去的时候尚未开放
此前武汉K11II馆开业后,CRR推送过一篇踩盘文章:
另外也有一篇读者撰文的光谷K11select的踩盘文章:
大概由于受疫情影响,加上项目的调整节奏,对比看下来,感觉新开的武汉K11和开业3年有余的光谷K11select,着实不是很像「一家人」。
说这话并无拉踩之意,就像五根手指有长短一样,武汉K11初识下来,算是较长的一根。
当然,两座K11的定位也有明显区分,对于武昌的很多年轻人而言,K11select依旧是他们比较中意的一个社交打卡地。
而新开出的武汉K11,身处汉口解放大道的武广商圈,大概一开始也做好了与身边邻居短兵相接的准备。因此,其呈现出来的品质感、差异化和艺术范,实则都可圈可点。
当然,就像没有一个完美人一样,也不会有一个完美的项目,更何况,审美喜好和体验需求都是因人而异。
II馆的开业率较高,但I馆仍有部分店铺没有开出,尤其高楼层区域空铺较集中
空间设计虽然比较特别,细节质感也很到位,但内部整体动线其实相对常规,甚至还有被立柱严重遮挡店铺可视性的区域
另外,也许是因为开业当天是个工作日,我到访时亦未到下班时段,因此现场的客流其实并不算大,以至于对新开业的「热闹」没有太强烈的感受。
不过,站在一个观察者的立场,我愿意、也希望给所有新入市的商业一点时间,尤其是像K11这种已经拥有不少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标杆性项目。
最后,就用一个4.30当天随手拍的一个小视频作为结尾吧。
私以为,就算只看单一的维度,一个能够让你忍不住一直拍照的项目,大概率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 THE END -
更多优质内容请关注CRR的「自媒体朋友圈」
Tags:
转载:感谢您对我们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CRR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