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公司商业志 >
「自媒体人」郑志刚
2020-05-11 13:31公司商业志 人已围观
简介 2008年,郑志刚创立K11品牌。 随后在过去十多年里,多座以之统一命名的购物中心先后进驻香港、上海、武汉、沈阳、广州等各大城市。 不得不说,Adrian真的就是那个“被历史选中了...
“对商业的进步永葆好奇心”
3543characters/12pics, reading time ±10mins
本文所有图片均源自未署名网络资源
文章内容源自微信公众号「商业浮世绘」
原文更具个人情怀,点此阅读
2008年,郑志刚创立K11品牌。
随后在过去十多年里,多座以之统一命名的购物中心先后进驻香港、上海、武汉、沈阳、广州等各大城市。
不得不说,Adrian真的就是那个“被历史选中了的人”。
郑志刚在接受《第一财经周刊》采访时曾说,“2024年之前,K11品牌会在中国全面铺开,预计在9个城市落地28个项目。”
他不仅是掌握着资本层面话语权的品牌及企业拥有者,还亲自参与到品牌建设与企业经营中——可以说无论是K11品牌还是每一座K11购物中心,都凝结着他本人的心血。
相比财富增值手段,K11更像是郑志刚用来自我证明的一场宏大实验,是他汇聚平生所见所闻所学所思,然后再将之实践化、实体化的一个梦想实现过程。
标题就Hit到我
这篇文章共计157个字,我反复读过很多次:
时代的确证明了一切。
一方面,Adrian身上非凡的主人翁精神,在无形之中弥补了拥有者和管理者之间的先天裂痕,让他和他的K11,进入了相互成就的良性循环。
另一方面,优越的家庭背景和多元化的教育背景,让他在文化、艺术、审美等诸多方面的造诣非凡,具备了“品质生活布道者”的硬核实力。
Adrian毕业于哈佛,获得东亚文学学士学位。
4年来,郑志刚通过其同名公众号,用文字描述特定生活方式、传递思想、输出价值观,累计共写了几百篇文章,吸引了几十万粉丝关注——这些文章,让他与无数K11消费者建立起真挚而直接的情感连接。
他的每一篇文章,又会被每一座K11购物中心的官方公众号错开时间转发,借此触达更多的消费者。
这个Super KOL的公众号,文章阅读量都不低,近期几篇关于疫情期间新世界集团捐赠的文章,更是收获10万+。
与此同时,这些文章也会在其官方微博同步发布。当然,他还会在微博上以更简短、频繁的方式分享自己的一些生活片段与感悟。
借由微博的开放性以及有别于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方式与渠道,他更有可能触达原本非K11消费者甚至完全没有听说过K11的人群,从而形成更大影响力。
写作以外,郑志刚还促成伦敦青年文化时尚杂志《DAZED》中文版的推出,并担任中文版主席。
当然,在阅读他的文章时,你一定会在不经意间发现一些“软文”。
比如在《东西方网络文化的艺术投影》一文中,他在前两部分用大段文字讨论了东西方网络文化下年轻人的不同行为举止,然后很自然地过渡到K11即将举办的以《.com/.cn》为主题的当代艺术群展上来。
整个转折行云流水,自然而然。
更明智的是,其“软文”在谈到与K11相关的事物时,总是显得隐忍而克制,仅以寥寥数语勾勒出令人向往的轮廓,而不做太多细节性描述。
细品他的文字,丝毫没有富家子弟高高在上的优越感,更没有“秀”的成分在里面。
虽然有些时候他所分享的事物难免让人觉得高大上,但字里行间浸出来的平易近人的口吻,却像极了一位有品位的老友在侃侃而谈,毫无压力,满心欢喜。
他一方面勾起读者对文章中所涉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又增进了读者与作者本人之间的“感情”,而这些感情又很容易因爱屋及乌而从这位“代言人”身上转移到其所创立的K11品牌及每一座K11购物中心身上,尤其对于那些曾去过K11的人而言,或许更是如此。
如此一来,当坐落在国内多座城市的K11购物中心将商业、艺术、人文、自然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这些项目的缔造者又在线上通过公众号(矩阵)及一篇篇文章,与目标客群完成情感连接,从而进一步加强他们对K11品牌的认同感与好感,最终促成数不清的复购。
通过将个体生活的片段“嫁接”在品牌上,他巧妙实现了K11品牌的人格化、具象化。毫无疑问,郑志刚本人,就是他所创立的品牌及该品牌所提倡的生活方式的最佳代言人。
企业家、富三代、慈善家、投资人……郑志刚有很多重身份,但最为人所忽视的,应该就是本文论述的这个身份——自媒体人。
而对这种身份的忽视,也导致了对该身份所起的作用的顺带忽视。
郑志刚对商业地产行业的贡献,绝不仅仅是提出“博物馆零售”概念并将之付诸实践,也不只是创造出打破常规、别具一格的商业空间,他带来的还有购物中心营销层面的突破与颠覆,尽管这种颠覆是通过一个如此“卑微”的身份,又是以一种如此“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来进行的。
前阿里总参谋长曾鸣教授曾总结过网红时代新品牌建设的四个重要基点:
1. 和消费者之间持续进行深度互动
2. 通过个性化社交网络触达消费者
3. 通过复杂的人格化表达,在消费者之间产生情感共振
4. 将原本割裂的智能部门有机融合
对近几年来郑志刚在“双微”上的深耕进行细致研究后,我发现他几乎全中。
而他之所以能如此“幸运"”,我相信绝非巧合。
我想,这一切都有赖于他灵敏的商业头脑,以及对当代年轻人的深度了解与理解。
拥有较父辈更为优越的生活条件,以及几乎伴随整个成长过程的互联网浸淫,使得千禧一代及Z世代对传统的营销活动基本麻木无感,他们更渴望接触有趣的人与事物——只有那些对其生活方式进行深刻洞察的人,才能成为他们心目中真正的KOL。
当然了,年轻消费群体绝不是其文章的唯一目标受众。
他的公众号,就像一个丰富多彩的万花筒,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人都能在其中找到令自己感兴趣的点,无疑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启发。
在最新的一篇文章末尾,他写道:“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连接中的一环……如果你想建立自己的新创公司,做就对了。别想太多,因为你知道这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他身上具备了引领粉丝消费行为与消费趋势的所有条件。放眼当下中国乃至全球的商业地产行业,你很难再找出第二个“郑志刚”了。
不过,希望不灭。唯愿我辈,不止一个郑志刚。
*郑志刚的文章中不乏“金石之言”,在此摘取数例,分享给大家。
如果把K11比作DNA,那么The Artisanal Movement和艺术就是它的双螺旋。因为我坚信:真正带给人们震撼的,不是名牌的包包和服饰,只有呈现艺术般的心灵震撼,才能成为人们的归属。
——《现实到艺术新世界的摆渡人》
砥砺传承,匠心筑梦,我们无视成本、不惜时间,我们深信:只有倾注匠心的作品,才能历经时间的考验。
——《用一根绣针撼动世界的中国女人》
房子只是第一步,而优质的、艺术化的、可持续的生活环境才是真正值得传承,值得留给下一代的最大财富。
——《我与薇薇安•韦斯特伍德的合作》
这正是品牌提升的关键,不靠机械式的品类扩展,而是回归本源,重新发现品牌精神,以“沟通“、”连接”和”碰撞”的方式与创新设计相结合。
——《米兰设计周看什么》
投资者和持份者的眼光往往单纯聚焦在如何为企业增加利润之上,而忽略对社会或环境生态所产生的影响。但大家需要分辨清楚的是,「大」企业真的等于「好」企业吗?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下,我认为,这个定义是时候改变了。
——《澳洲山火的一些思考》
独到视角 | 犀利表达 | 客观评述
商业地产志(Commercial Real Estate & Retail Research,缩写CRR)是以商业地产及实体零售为细分关注领域的垂直自媒体。3年多来,CRR以独到的行业视角及客观的行业态度,对商业地产及实体零售行业的重大新闻、热点动态、行业大事件进行不聒噪的记录与分析,发布第三方视角专业观点,反映行业真实的发展动态。迄今为止,CRR已经在北京、上海、成都、杭州、西安、重庆建立了城市合作站,更多城市合作伙伴亦在招募中,详情请致电邮terry@magicgell.com。
上一篇:新城控股集团的中国商业志